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適度焦慮激發潛能,過度焦慮引發病症

蘇冠賓/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適當的焦慮反應可以激發潛能,有助於因應挑戰,然而,過度的焦慮卻會造成交感神經的失調,進而產生一系列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例如晚上睡得不好、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頭痛頭暈、四肢痠痛、眼睛乾澀、煩躁易怒等,較嚴重者會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難、莫名其妙發抖與盜汗、胸痛、腸胃不適…等等。
很多病患會因此到處就醫,找了很多的名醫卻檢查不出異常,其實很可能是罹患了精神科最常見的焦慮型精神官能症。

【增強個人調適情緒能力】
一般而言,精神官能症本身雖不會致命,但疾病帶來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卻不容忽視。所謂「預防重於治療」,規律的生活、充分的營養和適當的運動,絕對是增強個人調適負面情緒最基本的方法。

在睡眠方面,焦慮造成緊張不適,無法放鬆,而在這種情形下更會睡不著,然後更加焦慮…,形成惡性循環,這時一個正確的安眠觀念及原則就相當重要。例如:

1.減少躺在床上的時間:睡得多而淺,不如睡得少而實在,因此如果您有睡眠的困擾,請勿在床上逗留過久。

2.勿努力嘗試入睡:擔心睡不好或是認真地去睡覺,只會用腦過度,使自己更難入睡,所以您所要做的只有放鬆自己,等待睡眠自然的發生。

3.不要在睡眠上花費太多心思:放棄諸如「一旦今天沒睡好,就會使明天某些事情更灰暗」的念頭。

4.床是睡覺的地方:請不要在床上看書報雜誌、抽煙或看電視,更不要在床上想事情。睡眠需要培養氣氛,因此請不要在睡前的兩三個小時內從事耗費腦力的活動,或者念念不忘白天繁瑣的工作。

5.適時運動或泡熱水澡:失眠患者在睡前五到六小時運動二十分鐘,或者睡前二到三小時泡熱水三十分鐘,均有助於延長熟睡的時間,入睡時蓋被子保持熟睡時的體溫可能也有幫助。

6.晚間避免飲用咖啡、酒或吸煙:具中樞興奮性的飲料會造成入睡困難。嚴重失眠時午餐後就要避免使用興奮性飲料,酒精雖然會協助入睡,但是睡眠會變得片斷或易受干擾,所以請不要用酒精來助眠。

【藥物與心理治療,改善症狀】

此外,精神科醫師的藥物治療是可以比喻為體操教練訓練體操選手,如果要有好的效果就需要彼此合作。例如,睡眠日記、症狀評估、調藥反應…,都需要像「分解動作」一樣慢慢矯正。

偏偏精神官能症的病患性格上大多「求完美」、「快節奏」而無法做到,所以很多會有「逛醫生」(doctor -shopping)的現象。

臨床醫師在給予藥物控制症狀的同時,應再加上支持性的心理治療(鼓勵傾訴、主動傾聽、衛教解釋、化解不安、給予信心…),強調「醫病關係」可以加強藥物的療效,大多數的患者就可以逐漸改善。

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

防止記憶力衰退 運動、學習不能少

記憶力不佳不等於退化,台安醫院腦、脊椎神經內科醫師張秀文說,有很多老年人的記憶力還是很好,要想記憶力好,除了不可抗拒的疾病所造成的記憶力衰退外,其他還是要靠自己注意飲食、多運動、曬太陽、多做學習刺激。

★少動 導致思考模式出狀況

張秀文指出,門診有愈來愈多人抱怨記憶力衰退,有老人也有年輕人,希望醫師能開點維生素B群或銀杏來幫助記憶力。不過,維生素B群吃多可能肝功能不好,銀杏促進微血管血液循環,但也不是什麼都能夠治,亂吃會顧此失彼得不償失。

人為動物,張醫師說,要想記憶力好,不動是不行的。運動和記憶力有關,如果坐1小時即起身走動一下,或做個簡單的柔軟操,都有助於思考。現代人常抱怨工作多、壓力大、記憶力差,其實都是無法做好自我管理,每天一坐在電腦桌、辦公桌前就不起身了。不動,會累積疲勞而不自知,短期還好,中長期就開始有視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講話思考模式行為出現狀況。

張醫師說:「我們一直強調要運動,但要怎麼動、記憶力才會好?小孩子只要在戶外隨意跑跳運動。青壯年每小時離開座椅伸伸懶腰、轉動脖子,上下班盡量坐大眾捷運系統,採少量多餐式的運動法。老年人打太極拳、氣功,做點對關節組織結構有益的肢體活動,沒事到小公園和附近的老人閒話家常,都有助於記憶力。但是在做這些活動時都要放鬆心情,拋開一切公務雜物,效果才會更好。」

★部分疾病會影響記憶力

張醫師說,除非患有阿滋海默症、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缺乏維生素B12、洗腎患者、糖尿病、肝腎功能欠佳,恐易造成認知缺陷,及疾病所造成的失智或記憶衰退,必須臨床診斷治療,其他民眾不論年紀,想要防止記憶力衰退,並非難事。

睡得好才有健康人生

「究竟今天誰會當選總統?」...,如果躺在床上準備睡覺你還在想這些問題,睡眠品質自然好不起來!每年3月21日是國際精神衛生組織公訂的「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 ,代表現代人已意識到良好睡眠品質的重要,也凸顯睡不好的人愈來愈多。

■睡眠障礙3大類 失眠最多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表示,醫學臨床定義的「睡眠障礙」約略可分3大類,分別是失眠、嗜睡,以及睡眠中行為異常等,其中又以失眠為睡眠障礙族群中的最大宗。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TSSM)所作的全國性電話問卷訪查,國人過去1年曾出現失眠障礙症狀的比率高達3成以上,症狀持續且自覺有就醫需要的比率也有1成。惟礙於國人偏好症狀治療的習慣,以及多數醫院並未設有睡眠專科,以致於實際就醫者遠低於需要就醫之睡眠障礙患者人數。

李信謙說,無論是失眠或是嗜睡、睡夢中異常,都只能說是一種症狀,就好比發燒或肚子痛一樣,每個個案的病因多多少少都有不同,如果只是一味地睡不著就猛吞安眠藥、酗酒,或者精神不濟就猛灌咖啡,情況恐怕只會愈來愈糟。


■國內就醫環境 不夠理想

話說回來,國內就醫環境對睡眠障礙的患者來說,也確實「不夠理想」。

李信謙說,基於對失眠障礙問題的日益重視,歐美等先進國家的大醫院多數都設有睡眠專科,如此一來,不論患者的病因是生理(例如因胸腔疾病導致睡眠中呼吸不順暢)或是心理(例如憂鬱症),都可在第一時間得到最專業的診斷與治療。

相較之下,國內非但醫學院沒有睡眠專科醫學人才的培育,設有睡眠中心的醫院亦屈指可數,影響所及,患者一旦出現睡眠障礙的困擾,即使有就醫意願,往往也搞不清楚究竟該看那一科?

■失眠問診指引 醫師診療參考


李信謙說,有鑑於此,TSSM去年特修訂公布了1份《失眠問診指引》,藉以提供各基層醫療診所包括家醫科、耳鼻喉科、一般內兒科等各科醫師,作為診斷、治療乃至於轉診睡眠障礙患者時的參考。

健康睡眠守則


▲維持作息的規律,定時就寢、定時起床。
▲睡前2小時避免飲用咖啡、濃茶等含咖啡因或刺激性的飲料。
▲白天養成適度運動的習慣,有助夜間睡眠品質。
▲睡前半小時避免進食及激烈的運動。
▲營造安靜、舒適、低光源的睡眠環境,且應養成不在床上以外的地方睡覺的習慣。
▲「專心」睡覺!不要在床上看書、進食、看電視或思考。
▲迫不得已,盡量避免夜間工作,遵守白天活動、晚上休息的生物法則。

人生23個 防衰老關鍵點

人生四大關卡生、老、病、死,生理老化無法避免,英國《每日郵報》健康專欄作者安吉拉.艾波斯坦斯坦博士,曾根據各項最新研究撰寫了防衰老關鍵點文章,認為只要適時改變生活習慣且保養與預防得宜,就能讓人減緩衰老和疾病,延後死亡的時程。

此項「訊息」在網路火熱發燒,國內專家也特別予以解讀,並提出適合國人抗老、保健的23個關鍵點。國內抗衰老醫師、也是美國抗衰老醫學會會員何一成,依據安吉拉.艾波斯坦斯坦的觀點及國內外相關研究指出,以下的關鍵點可提供國人保養參考。

青春期 體格成長


1、8歲開始影響女性生育能力。8至13歲此階段早發育女性開始產生荷爾蒙變化,其他身體性徵也逐漸產生變化。

2、9歲開始早發育的男性產生荷爾蒙變化,9至14歲其他身體性徵也逐漸產生變化。

3、10歲男、女性的青春期開始萌芽。應注意營養均衡與體格發育,多做運動。

4、18歲智齒發育。人類臼齒3顆,與草食性動物一顆一顆長的方式很像,6歲長成第1大臼齒後,每隔6年長1顆,18歲智齒發育,方便繼續嚼食富纖維質的新鮮蔬果。

青壯期 發育成熟

5、20至25歲骨骼發育達到頂峰。要攝入足夠的維生素D、K,及膠原蛋白,可多喝豆漿、多吃深色蔬菜。一般來說,30歲前存好骨本,對骨質密度增加較有益處,運動也有幫助。

6、23至30歲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此時卵子品質佳,身體完全發育成熟,此時生育母親嬰兒都健康,且有能力照顧小孩。超過此段年齡層,30歲歲卵子質、量均逐年變差,生殖能力下降。應注意勿攝取過量的熱量,運動、睡眠、飲食兼顧,適度維持性行為功能。

7、28至35歲男性最佳育兒黃金期。30歲精力旺盛、體力也好,身體不易出狀況,可避免蠟燭兩頭燒,也能享有親子樂。35歲男性生育能力下降,性勃起功能開始轉弱,讓女性受孕精卵的流產率增高。注意褲子不能穿得太緊,讓睾丸保持較低溫度以提高精子存活率。每天維持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以減緩生殖功能的老化。

8、30歲新陳代謝能力下降,比較容易發胖,應注意不能吃太飽,以8分為宜。要多運動,消耗熱量。

9、37歲關節開始磨損,尤其膝、髖關節。開始注意運動的形式,減少高衝擊性運動、劇烈球類,改以中等強度的走路、體操、太極拳等。下樓梯時放慢速度,不要過度彎腰取物。營養方面,可適度吃些含膠質、潤滑關節的東西,例如黑木耳、白木耳、海帶、川七葉、豬腳、鳳爪等。

中年期 髮白骨鬆

10、40歲白髮開始出現。因為毛囊中的黑色素細胞不活躍,宜避免長時間因眼鏡或是帽子壓迫頭皮,造成毛囊萎縮。頭髮平均壽命為5至7年,各種營養的均衡可以延緩白髮的出現,特別是維生素B群可延緩白髮生成。此外,需注意頭皮的清潔。

11、41歲大腦進入中年期,腦重量逐漸減輕,到60歲大腦進入老年期,腦細胞每天流失5千到1萬個,腦部供氧減少,老年腦神經細胞數,比青年時期減少20%至30%,老人腦供血量也比年輕人減少約17%,領悟力、記憶力受到影響。要減緩腦部老化、保持頭腦靈敏,宜多從事社交活動,或是動腦工作,如:社區活動、讀書、下棋、打麻將、園藝、歌唱或彈奏樂器。

12、42歲男女性骨質疏鬆出現,應加強維生素均衡,可做些快走運動以減緩骨質密度的退化。

13、48歲開始出現老花眼的症狀。眼睛聚焦能力下降,為保護眼睛、緩和衰老,多到戶外走走、看看遠景,吃些含維生素A、C、E食物或深綠色蔬菜,也可補充葉黃素等。癮君子宜戒菸,以避免白內障提前發生。

14、通常49歲男女開始掉髮,頭髮直徑比20歲略短10幾微米,數量也逐漸減少。應提早注意頭皮健康、多吃黃豆、甘藍菜、青花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15、50歲是女性更年期平均年齡。骨質密度迅速惡化,運動、飲食更需注意,多攝入鈣質,可吃黃豆製品(如:豆腐)、蔬菜。別喝太多咖啡或茶,1天內咖啡不超過300cc、茶不超過500cc,兩者相加總量不超過500cc。

16、51歲男性荷爾蒙明顯下降。55歲以後睪丸逐漸萎縮,雄性激素逐漸減少,補充適量鋅、硒、維生素E食物,睡眠務必充足,保持心情舒暢、減少外界過度刺激。

由於腹部脂肪的囤積,容易導致男性荷爾蒙功能更惡化,脂肪易轉變成女性荷爾蒙,聲音開始逐漸變細。

17、53歲聽力開始惡化。有些藥物會產生傷害,勿隨便服藥,需遵從醫囑,同時,勿因聽力差而開大音響。

18、55歲開始皮膚乾燥,容易有皮膚病症。要避免曝晒太陽,可以吃適量的全麥、燕麥,攝取橄欖油、花生、杏仁、腰果、深色蔬菜、胡蘿蔔素食物,以維持皮膚健康。

老年期 器官減退

19、60歲白內障問題出現、肺活量為30歲的一半、肝臟重量約為青壯期的6成。60歲以後進入老年期,身體開始老化,各器官重量減輕、功能減退。視力問題應避免晒太陽,上午10點到下午2點避免在太陽下,以減少紫外線傷害。少吃甜食,維持正常血糖。

20、63歲多數人血糖明顯偏高。每天30分鐘運動可促進身體運用糖份的能力,可多吃高纖維全麥或糙米。血糖升高將更加損害自40歲起即逐漸萎縮的腎臟功能。

21、65歲半數台灣民眾有高血壓困擾。心血管功能此時明顯減退,需注意血壓是否升高,定期檢查血壓。勿吃過多鹽,少吃內臟,多蔬果,每天充分運動,以改善血液循環,避免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病。

22、73至75歲是台灣男性的平均壽命。降低飯量可以更長壽,保持心情平靜。大腦老化後,因功能不健全而發生「老糊塗」現象。

23、79至81歲是台灣女性的平均壽命。節制飲食,做好前面各年齡注意事項,此時自然能享受成果。女性膀胱22到80歲間尿容量大體一致,但因為膀胱負責控制液體流出的括約肌力量減弱、敏感度降低,才易產生尿急現象。

節制飲食 可延長壽命

實驗證實:吃得少,活得好。同時,吃太多的老鼠常早死,飲食量增加10%,死亡率增加8%。

防老、抗老化是人類追求的目標,動物實驗發現,「少吃」是延長壽命的關鍵之一。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婦產實驗室主任趙湘台表示,老化的機轉、成因、改變、異常等問題大多仍渾沌不明。要抗老化,就要研究造成提早老化現象的原因,目前醫學所知有限,除了飲食、生活習慣、暴露於有害物質,或是感染病毒會造成老化外,要預防老化,只能反求諸己。

■基因可以調控老化進行

同時擔任台灣抗老化學會理事長趙湘台表示,在線蟲的實驗模式中,證明基因可以調控老化進行,因為線蟲細胞內,有一種叫「寂靜基因」的抗老基因,可以抑制細胞內基因重組的反應進行,而基因重組可以生成ERCS的去氧核糖核酸遺傳物,線蟲體內細胞分裂的過程,ERCS堆積就是老化的原因。若是失去寂靜基因,等於失去抗老基因,就會造成細胞老化。

趙湘台說,從老鼠及哺乳類動物的實驗顯示,吃得少限制卡路里進入體內,大約只須減少平日飲食的3到4成,就能有效延長動物壽命。

其間機轉主要是,吃得少限制了卡路里,葡萄糖進入細胞少,可以減低細胞內一種「TPK訊息傳遞分子」傳遞,進而造成Sir2蛋白質及NAD調節分子活性增加;這兩者會造成寂靜基因活化,讓抗老基因活化,細胞因此就不老。

趙湘台說,從動物實驗可以證實「吃得少,活得好。」簡言之,均衡營養、特別是要吃得少、持續適度的運動、保持理想體重,就會活得好;另外生活規律、遠離聲色、生活簡單,就能永保安康。


■食物攝取避免過與不及

台大微生物免疫學博士孫安迪醫師表示,節制飲食的延壽作用,在囓齒類動物中已經證實。不限量餵食大鼠,吃太多的老鼠常早死,飲食量增加10%,死亡率增加8%。若能節制飲食,動物顯得較年輕,但若攝取不足會發生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並誘發疾病。這些現象不僅見於囓齒類,在猿猴中也可見到。

孫安迪說,免疫系統與衰老有密切相關,節制飲食可阻止免疫功能的減退,甚至可增強免疫功能,人類想要抗老長壽,要多攝取天然完整而且沒有被汙染的食物,食物內容要多元化,包括各種不同的蔬菜、水果、澱粉類和蛋白質,食物的攝取量要適中,避免過與不及。

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分享快樂

各位熱愛學習的朋友大家早 今天又是美好充滿目標活力的一天
讓我們互相學習往人生更好的旅程邁進吧
一大早要來跟各位分享 在你的生命中能夠讓自己活的更超越更熱情有動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許多人疏忽的它 所以樣樣不如意甚至非常負面的在過生活
我相信分享了這個觀念之後 一定可以幫助大家真正的提升人生過的更美好
相信各位都聽過快樂這兩個字 請問大家你有過快樂的感覺嗎
有經歷過很快樂的事情嗎 我想一定是有的
當快樂來臨時 你是不是覺得有種幸福感呢 內心無限的充實好像一切都很美好
這就是要跟各位分享的成功祕密 它叫做快樂

你每天如果沒有感受到快樂 你就不會有動力 你就不能夠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要達到成功或是你所設定的目標之前 不只要學習要行動 還要先讓自己每天都充滿快樂
因為快樂是會感染的 同樣心情不好鬱悶也是有感染力的 在你還沒感染到別人時
你已經感染到自己了 這種生活讓你產生心情低落抱怨 這是誰造成的呢
我想不是別人是你自己 你還要在責怪別人嗎 不必了
因為這不會使你更好的 從現在開始當你不快樂時 想一想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感覺不快樂
先找到原因才有答案 你會說就非常不快樂啊 是的
是什麼讓你不快樂 發生了哪些事 心情怎麼會變成這樣 先問自己問題
然後現在要怎麼改變才能讓我快樂 我要如何做呢 用心的去找出答案
一秒沉悶心情不好還不夠嗎 就一整天這樣你才會甘願嗎
我是這樣反問自己 你的思考的焦點就會改變 不會停留在這種低沉的狀態裡
或是問自己能量問句 你知道成功的秘訣就是要問好的問題嗎
要快樂是每個人所追求的 可以大部分的人都問錯了問題 讓自己產生不好的結果
從現在開始 你可以問自己 今天要怎麼做我才會快樂一整天
我覺得讓我很興奮的事情是什麼 我要感恩哪些人和發生的事
快樂代表什麼 我如何得到它 當你這樣的問自己問題時 你的能量就會不斷的在提升
而且會慢慢的有感染別人的影響力 還有一個秘訣 就是先假裝你很快樂你就會快樂
這是人生邁向卓越的秘密 你同意嗎 快樂就是要問對的問題 乃至要成功就從今天開始
問自己好的問題吧 這樣人生就會越來越美好



充滿快樂並且邁向高峰吧 祝福你

整脊塑身 體態更年輕

【中國時報 陳旻苹/台北報導】2008.07.14

整脊治療師谷玉惠,提出歪斜體態的自我矯正方法,茲舉其中幾例供讀者參考與練習。

不良的姿勢和體態,是威脅健康和美麗的頭號大敵,隨著年紀增長,體態也會跟著變形走樣。整脊治療師谷玉惠指出,無論幾歲,想追求健康和美麗關鍵在骨盆和脊椎。生活中的各種不良動作、姿勢或走路方式,在日積月累下都會造成脊椎和骨盆歪斜,導致身體不適、加速老化。反過來說,只要脊骨恢復正常狀態,身體狀況也會隨之好轉。

谷玉惠在時報出版的《整體美-整脊塑身DIY》新書中表示,骨骼的歪斜特別容易發生在女性身上,主要原因是女性的肌肉力量較弱,而骨骼是由依附其上的肌肉來支撐的,當肌肉的力量較弱、支撐力也會變弱,骨骼就容易產生歪斜。若能讓骨盆和脊椎回歸正常位置,並進一步緩解不適症狀,便可提升身體各部機能!

谷玉惠說,身體各種歪斜類型可大致分為11種,就整脊的觀點來看,以骨盆為軸心,身體的歪斜有5種情況,每種又可分為偏左或偏右2類,這10種類型再加上脊椎的歪斜,總共是11種。分別為:上下歪斜、前後歪斜、左右歪斜、扭絞、前後傾斜各2種與脊椎呈直線。

谷玉惠指出,這11種歪斜類型,都是由日常生活中各種不良動作姿勢、走路方式、坐姿等累積而來,是每個人身上都可能出現的問題,但對於肌力較弱、骨骼較纖細的女性來說,最常見的5大歪斜體態,包括:上下歪斜(右肩較高)、上下歪斜(左肩較高)、前後傾斜(前彎,駝背)、前後傾斜(後彎,雞胸)與脊椎呈直線(直背)。至於前後歪斜和左右歪斜只要在生活中多注意常常就能改善,而扭絞的類型則不是那麼常見。

無論屬於哪種歪斜類型,盡早開始練習整脊體操,讓自己體態更年輕!